骑手需要的不是同情,而是尊重

日期:2023-09-05 10:20:06 / 人气:111

无论你的悲伤有多深,都不要期待同情,因为同情本身就包含了鄙视。”
-柏拉图
我们经常听到一个声音:外卖骑手真的太辛苦了,工资那么低,没有社保,五险一金,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,风雨无阻。
还有人对比日美欧骑手的收入。“他们的单人票基本都在6美元以上,换算成人民币大概是44元左右。日本车友至少30元,而我们车友只有2-3元,太可怜了。”
每个人都有同情心。
同情胜于冷漠,也远胜于嘲笑、鄙视甚至仇恨。
但同情只是一种情绪反应,让这种情绪泛滥有时会适得其反。
如果外卖行业像一些人预期的那样大幅提高骑手工资,会有什么后果?
目前国内骑手的平均收入水平在4.5元左右,而不是2-3元,因为骑手的收入并不是简单的按照骑手APP显示的单价来计算,还包括出勤、奖励、补贴等杂项。按月收入计算的平均收入在4.5元左右,有两个逻辑证明。
第一种是最简单的。看看美团的财报。如果你饿了,没有单独列出。只能看美团的。
2022年,美团的配送相关成本为801.9亿元,即时配送订单总数为176.7亿元,平均每单成本为4.53元。
二是看骑手数量。我们观察过美团的外卖骑手APP,上面会显示每个城市每天的骑手数量排名。一般的城市冠军一天能跑到140-150单的极限,也就是说一天15个小时左右——不包括通勤时间、聚会、训练、吃饭等。,30分钟跑一趟,平均每趟5单。可想而知是不是人力。4.5元里的平均收益按限额算只有675元。如果30天不休息,每天用完限额,也就2万块钱。就算你是冠军,也不太可能跑出每天150单的极限。所以收入最好的骑手一个月15000左右,和实际情况相符。
别说跟上欧美日,就连升级到10元的配送费都会让外卖需求大幅萎缩。直接结果是,数百万骑手将失去工作。
随着总订单量大幅下降,订单密度也大幅下降,骑手配送半径将扩大,平均履约时间大幅增加,效率降低,将进一步抑制需求。
这意味着大量消费者失去了一个以低成本享受高质量服务的机会,现有的高净值用户在承担更高成本的同时,也将承担更低质量的服务。
这样一来,商家就会失去大量的订单,一些店铺在这个困难时期会更加困难,甚至倒闭,大量的小老板和餐饮从业人员也会同时失业。
外卖平台的商业模式和规模化经营将难以为继,整个行业将萎缩到只能服务少数高端用户的小众状态。
你以为仅存的骑手能享受高薪吗?
不完全是。
当失业人数剧增,但一个低门槛的行业却能享受高工资,可想而知,大量的人会涌入,无数的人会和你争夺每一个订单。每个骑手能抢的单量会从过去的每天30单左右锐减到每天10单左右。
工作量也下降了,听起来不错。你以为不跑单就能自由吗?
如果别人都盯着手机抢单,你却在刷短视频玩游戏,订单会不会从天而降?显然不是。
你必须像其他人一样参与到单身抢夺中,在这种更无意义但同样充满压力的生活中度过你的时间。
而人如何才能超越机器?一些失业的程序员会利用自己的技术能力开发出抢单神器,然后第二次卖给骑手。灰色产品会吃掉大部分的超额价值,抢单的骑手也会变得更加困难。
在外卖的生态中,消费者、骑手、商家、平台都没有从中受益。你的同情可能会毁掉数百万人的生计。这是预期的结果吗?
说到另一个问题:福利保障。
职业骑手目前月收入大概在5000-6000。根据城市不同,要么是年轻人,要么是有家庭负担的中年人。在现在和未来之间,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现在,现在甚至不是选择,而是必须,没有选择。
在养老金双轨制的形势下,有多少像顺风车、快递员这样的劳动者愿意降低现在的收入,期待二三十年后的长远未来?
今天城市的一些老年人确实享受到了相对较高的养老待遇,这和人口结构多少有些关系,因为今天能领到福利的人口毕竟是少数,交钱的年轻人是人口红利一代,数量很壮观。随着这些年轻人年龄的增长,他们加入了黄金军团。届时,2020年将会交钱的新一代年轻人主要是后代,其规模会比今天交钱的人小很多。在倒挂的人群结构下,骑手和快递员的养老金将是一个颇有悬念的问题。考虑到通胀因素,他们有多大的动力?
人们总认为自己是出于同情,出发点是为了车友们好。
但是,我们都或多或少知道,即使父母“都是为了你好”,很多人也会难过。你有什么理由认为车友会感谢你“好心办坏事”?
其实根据我们的观察,大部分骑手都不喜欢被人可怜。
一名来自四川的外卖骑手在自拍视频中说,“我们外卖骑手想要的是尊重,而不是同情。”
我在很多场景里反复看到过类似的表情。
一位接受记者采访的骑手在文章发表后给记者发了红包表示感谢。他对记者朋友说:
“不要写我们可怜,我们不可怜”。
我能理解这种感觉。
骑手是一个新的职业,从收入上来说肯定不高,但是全职骑手月收入5000元左右还是很常见的。以今天的城市蓝领收入来说,绰绰有余,不应该无缘无故同情别人。
就就业环境而言,骑手面临的不确定性确实更高,但自由度也更高。对于一个进入门槛非常低的行业来说,是一个不太好也不太坏的选择。
辛苦当然辛苦,但哪个大人不辛苦?
工厂车间三班倒甚至两班倒的人不辛苦吗?坐在写字楼里的白领打电话、跑业务、挤地铁不辛苦吗?全职在家当奶妈的女人不辛苦吗?开饭店酒店的小老板不辛苦吗?
人总是容易被别人的苦难刺痛,这种同情本质上是对自己可能陷入同样境遇的自怜。
然而,这个世界上,连亲人之间都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,更何况你我。
毕竟你不是他。你怎么知道他自怨自艾?
柏拉图曾经说过,“无论你的悲伤有多深,都不要期待同情,因为同情本身就包含了轻蔑。”
几年前,一位才华横溢的中国歌手写了一首歌。当然,因为一些不方便的原因,现在听不到了。
这首歌的故事来源于一封外国来信,说的是行人在路上看到一只小狗,身上滴着雨水,突然有一种冲动想问他要不要一起撑伞。却只见它脚步一停,仿佛要转身说:“我被我的雨淋湿了,与你何干?”
JD.COM前CEO徐磊在微博的简介中写道:“我在雨中行走,从不打伞;我有自己的天空,从来不下雨。”
我认为它们的意思是一样的。
我们并不总是觉得自己很富有。别人穷,没必要。每个人都在同样的大雨中行走。
在同情中,我们常常把自己放在比对方更高的位置上,仿佛一个暂时处于优势的人帮助和支持了处于劣势的人,隐藏着一种优越感。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时候,作为当事人,我不想被人同情和怜悯,因为有一种施舍,我的尊严在这个过程中被贬损了。
个体的同情泛滥,影响力毕竟有限,但集体的同情可能会导致更大的灾难,因为这种情绪是如此容易引发,非常容易被利用。
比如因为对骑手的同情,导致对富人的仇视,导致贫富对立。
通往地狱的路通常是用鲜花铺成的。
有人说,既然骑手这么辛苦,外卖平台的员工有什么理由享受这么高的福利工资?
不仅仅是外卖平台的员工,整个互联网行业和金融行业的员工工资都很高。这有什么依据?
在一种普遍的、不受控制的群体同情心的驱使下,一些情绪化的内容很容易引发富人的集体无意识仇恨,任何高收入的人都可能成为仇恨的对象。
以美团为例。2022年,其员工总数为92046人,而全年员工福利支出为416.2亿元,人均福利支出约为45万元。这是包括工资、社保、日常节日福利在内的总支出,相当于一个月支出3.77万元。考虑到社保费用和个人所得税,员工月总收入在28000元左右,在互联网行业只能算中下水平。
要知道,互联网行业市场化程度高,以自由竞争为主,人才密度大,工资普遍高。作为一个大厂,如果不能提供有竞争力的工资,就不可能留住有竞争力的人才,发展也就无从谈起。
去互联网工厂上班的年轻人,要么是清华北大海归,要么是985,最差也是211。考上的概率是百分之一,然后是996。各种二代家庭是不可能安排孩子去这种地方的。说到底,普通家庭的孩子只是在学习阶段下了功夫,做了一定的阶级跳跃,和骑手、建筑工人有本质的区别。
你以为你在恨富人,其实你在恨穷人。穷人为什么要为难穷人?
如果社会不能鼓励那些学习成功的人,读书还有什么意义?
还有人说,我们不谈员工工资高,公司利润怎么说。
饿吗?创立至今15年,阿里巴巴的本地生活业务依然处于亏损状态。
过去12个季度,阿里本地生活业务运营亏损率最好的也就这一个季度,亏损13.7%,大部分是饿了么带来的。
美团外卖虽然一直盈利,但是利润非常微薄。2022年,每笔订单的营业利润不到0.7元,从交易规模来看,利润率不到1.5%。
外卖是一个毛利超低,服务要求高的行业。如果这样的利润不让企业获得,谁会有信心再投资,谁会愿意创新,谁会在未来承担风险?
有钱都不愿意投资,就业机会从哪里来?
不鼓励对骑手的同情和怜悯,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理解、关心和支持他们的处境。但与其说是同情,不如说是感同身受。
同情心是从自我感受出发的,而同理心则要求从目标对象的感受出发。
同理心(empathv)可能是一种更令人钦佩的态度。它需要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,需要我们更多的关注别人的视角,别人的想法,别人的反应,而不是盲目的同情和怜悯。
对骑手感同身受的需求不是简单的情绪反应。我们需要了解骑手的个人背景、工作经历、真实需求,以及他们所处的环境——也就是外卖业务的生态。
一个人愿意做骑手,除了享受其自由带来的乐趣,也可能是因为他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。
他可能失业,他可能炒股失败,他可能创业失败,他可能家庭破碎。
简而言之,他们可能没有更好的去处。
那么这个时候,骑手这个职业就是他改变的机会,一种爬出深渊的可能。
他有可能积累社会经验,攒下一些资金,救济家人,照顾老婆孩子和母亲。
确实有一部分人通过交付攒下了首付,在新城市定居。有些人通过接生积累了给家人治病的费用,延续了生命的价值。
这也许不是一个底层逆袭的故事,但至少是一个发财的故事。我们为什么要同情他,贬低他工作的价值?
从工作本身来说,辛苦是辛苦,但有些骑手也能乐在其中。
其实有时候我觉得做骑手至少说明一个人身体健康,体力好,很多人应该会感到羡慕而不是同情。
骑手真正感到无力的,其实是一些人的轻视和不被尊重的感觉。
说起来,同情本身就是一种隐性的不尊重;更明显的不尊重来自于一些不讲道理的客人,傲慢的商家,有偏见的社区工作人员;同时,车友们也需要平台更多的支持,比如更全面的职业晋升渠道,更好的知识技能培训,更长远的学术培训计划。
其实美团和饿了么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工作,今天就不描述了。一方面由于篇幅的限制,另一方面我们将从行业和车友群体的角度展开本文。
但另一个数据却让人感到更加无力。据说目前外卖行业约30%的骑手是大专以上学历。那么,这些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优秀骑手中,有一部分会被外卖平台资助上学,最终能否完成阶层飞跃?
我有点担心,但我真心祝福他们有一个美好的未来。
或者我们为什么不考虑一下?为什么我们普遍感觉越来越多的人挤进辛苦的外卖行业?为什么女骑手越来越普遍?为什么一些还在哺乳期的妈妈也踏上了外卖的旅程?
这是一位用户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评论。截至发稿,有252人赞她,我也亲眼见过同样的情况。
2022年10月,有一天收到一个怀抱婴儿的女士送的外卖。当时还挺震撼的。我以为只有我一个人看到这样的情况。
当我们仔细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,再问问自己,这是一个行业甚至一个公司能解决的问题吗?
我们之前的文章简单估算了一下,仅美团外卖创造的骑手有效就业岗位——以平均月收入3000元为中位数——就高达360万个,整个行业容纳的骑手有效就业岗位约500万个。如果加上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带来的直接就业,这种新增有效就业的规模将达到1500万左右。
什么是外卖?它是社会调节器,给没有退路的人一个避难的地方。它是社会的减压阀,让苦难得以疏通,堕落得以上行;它是区域性的平权先锋,让三四线城市的骑手也能获得相对高收入的薪水,而不必远赴千里之外的大城市谋生。
外卖是一个巨大的无风险社会保障机制。
它从商业地产的缝隙中撬出一点点利润,分给百万骑手,让无权者强大,可悲者前行。
把大企业的一部分利润转出来补贴中小企业。从美团的财报来看,其外卖业务仍在亏损。2022年即时配送收入701亿元,业绩支出802亿元。平均单次配送损失约0.6元。考虑到实际只有66%的订单是美团的骑手配送的,剩下的三分之一是商家自己配送的,也就是说每次配送实际损失0.86元。其外卖业务的利润主要来自广告收入,当然广告主要是大的。
从高净值用户获得的部分利润将用于补贴对价格敏感的用户。高净值用户客单价高,自然利润丰厚。价格敏感型用户单价低,但配送成本固定,扣除各种费用自然亏本。当然,对价格敏感的订单量较大,较高的量对订单密度的提高有很大贡献,降低了平均成本,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。
所以你看,总的来说,外卖业务就是这样一个生态系统,把商业地产的利润转出来补贴骑手,然后让大商家补贴中小商家,高净值用户补贴价格敏感用户。
如果这项业务像同情者所期待的那样,给骑手一个高得多的单价,那么骑手会少得多,剩下的只有大型连锁店,还有不缺钱的高净值用户。
正如我们在上一篇文章《美团最大的问题》中所说:美好的愿望让人类更容易犯下严重的错误。
我们真的应该给骑手更多的同情和尊重。其实可以从一些很小的事情做起,比如不随便对骑手提出额外的要求;对恶劣天气下送餐时间要宽容;或者收到外卖后给他们一点奖励,这个没必要,以我能承受的为准,我个人也是这么做的。
我经常观察骑手的个人主页。通常他们的奖励率不到千分之一。你可以打开美团的外卖订单查一下这个。
这些不是出于同情,而是出于尊重和感激。"

作者:摩登娱乐




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→

COPYRIGHT 摩登娱乐 版权所有